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49篇
  免费   2368篇
  国内免费   2679篇
林业   3925篇
农学   3001篇
基础科学   2332篇
  5213篇
综合类   17706篇
农作物   1598篇
水产渔业   2015篇
畜牧兽医   3824篇
园艺   916篇
植物保护   176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898篇
  2021年   1038篇
  2020年   1064篇
  2019年   1224篇
  2018年   714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1728篇
  2015年   1523篇
  2014年   1984篇
  2013年   2013篇
  2012年   2983篇
  2011年   2963篇
  2010年   2369篇
  2009年   2401篇
  2008年   2204篇
  2007年   2480篇
  2006年   2214篇
  2005年   1844篇
  2004年   1365篇
  2003年   1150篇
  2002年   896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514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素,解决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2013年6月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浙江红花油茶优树穗条,在青田县大垟山林场开展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试验,分析砧木林郁闭度、坡位、砧木生长势及接穗保存时间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3~0.7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平均成活率提高;郁闭度在0.7~0.9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成活率降低;当郁闭度为0.7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8.8%。山腰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6%,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浙江红花油茶砧木生长势越强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当天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9.1%,接穗保存1、2、3、4、5、6天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5.2%、75.2%、51.6%、28.1%、12.2%、9.3%。偏相关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穗保存时间(-0.97)、郁闭度(0.85)、生长势(0.81)、坡位(-0.65)。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尖培养的最佳NAA/6BA配比,设置0.1 mg/L/2.5 mg/L、0.2 mg/L/2.5 mg/L、0.2 mg/L/1.0 mg/L 3组NAA/6BA浓度配比处理,观测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北京553’、‘红香蕉’、‘苏薯8号’、‘烟薯25’、‘安吉芋’、‘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茎尖培养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不定根数目、叶片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同时调查不同品种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红香蕉’、‘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在0.1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安吉芋’在0.2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苏薯8号’、‘北京553’、‘烟薯25’在0.2 mg/L/1.0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因此,在甘薯茎尖培养过程中,不同甘薯品种适宜的NAA/6BA配比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特性来进行调整激素的用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33.
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饲草的种植,饲草料的加工调制与利用,全舍饲肉羊的养殖及杂交繁育,以及羊粪尿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介绍了豫北山区“粮—草—羊”高效平衡养羊模式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豫北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4.
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是危害茶树的常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此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研究了补充不同营养对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补充10%蜂蜜水和10%糖水时,雌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52.5±16.83)粒和(177.5±19.01)粒;产卵期显著延长,分别为(17.8±1.08) d和(21.4±1.27) d。补充不同营养对雌成虫产卵期和产卵后期有显著影响,但对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补充10%糖水时,雌成虫的寿命最长,为(29.1±1.41)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10%蜂蜜水、水和对照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分别为(23.8±1.15)、(14.4±0.48)、(6.3±0.37) d。补充10%糖水和10%蜂蜜水时,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21.3±0.93) d和(19.5±1.20) d,显著高于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每个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均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10%糖水可作为成虫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5.
凋萎期失水速度在烟叶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烟叶质量的关键指标。为了优化烘烤工艺,寻找最佳的凋萎期失水速度,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在甘肃陇南地区应用变频技术通过风量调节研究了烘烤凋萎期7组失水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凋萎期失水速度控制在5~7 g∕(kg·h)之间,不但可以让未变黄的烟叶继续变黄,消除青烟,让已变黄的烟叶适度失水,同时降低了变黄后烟叶的水分含量,为烟叶定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防止棕色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玉米脱粒破碎率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优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破碎率变化原因,建立其简便预测模型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集7个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组合的果穗,在不同子粒含水率梯度条件下开展单穗脱粒试验。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对子粒破碎率没有影响,品种、子粒的含水率、抗侧压碎力和穿刺强度等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品种对破碎率变化的偏贡献率为12.7%,且品种的偏贡献率子粒含水率的偏贡献率抗侧压碎力的偏贡献率穿刺强度的偏贡献率,种植密度的偏贡献率接近于零。破碎率的最优预测因子是穿刺强度,预测模型:破碎率=10.25×0.990穿刺强度,满足破碎率不高于5%约束的穿刺强度值不得低于60 MPa。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破碎率预测、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与鉴定、脱粒机具设计与制造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8.
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子粒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2018年以主推粮饲兼用玉米陕科9号品种为材料,设0、90、180、270和360 kg/hm2 5个氮肥水平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不同氮肥处理下叶面积指数、产量和饲用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等性状指标,分析施氮量对玉米子粒产量、饲用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生物量增加;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稳定,此时最佳施氮量为268 kg/hm2,产量增加64.4%。随着氮肥增加,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偏生产力降低。饲用品质分析显示,子粒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氮肥270 kg/hm2处理下分别较不施氮处理增加2.4%、13.7%和22.5%;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减少20.4%和18.1%,秸秆粗蛋白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分别增加22.5%和17.6%。适当增施氮肥改善玉米群体质量,增加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饲用价值。陕北灌区粮饲兼用玉米生产实践中,推荐适宜施氮量为268 kg/hm2。  相似文献   
39.
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分布区域、经营主体、种养模式等,统计了不同种养模式的应用面积、产量及收益,对稻田综合种养及常规稻麦种植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12个豆科植物基因组中对DGAT(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发现在四倍体花生和大豆基因组中含有的基因拷贝数相对较多,分别为17、10,这可能是导致其油脂合成能力高于其他作物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DGAT 基因在真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已存在,在豆科植物中经历反复的全基因组加倍,使得家族得到扩张;并且串联重复对于家族扩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葡萄中的两个旁系同源基因,由于串联重复使得基因拷贝数量提高了150%。大豆中DGAT 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模式与其系统发育关系也表现出了关联性。该基因家族相对保守,与豆科基因组进化基本保持了一致的进化速率。本研究对于认识豆科植物DGAT 基因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在基因组学水平为大豆、花生等油脂合成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